焦点新闻
2021-09-23
恒瑞医药张连山:为患者做好药 为国药谋自强
内容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周健
从3000亿元回到3000亿元,恒瑞医药用两年时间翻越了一座百倍pe的“估值高山”,也卸下了医药“一哥”的包袱。
面对市场的疑惑和投资者的不解,二次掌舵的孙飘扬却表示“恒瑞遇到的问题是所有中国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仿制药断崖式下降,创新药逐步增长”,他早在2019年底就宣布要砍掉70%的仿制药,加速向创新药转型。
“走创新药这条路,对企业的实力、能力和定力都是巨大的考验。”恒瑞医药高级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对记者说,“中国药企拿不出创新药,对跨国公司无法形成有效竞争,中国老百姓就只能花高价买进口药。”
加速向创新药、原研药转型的恒瑞医药,改变的只是找好药的路径,不变的是做好药让患者获益的初心。
秉持这样的初心,恒瑞医药用30多年的时间从连云港的一家濒临破产的小药厂,成长为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和创新药领域的领军者,探索出一条民族制药企业的自强之路,进而入选民族品牌工程指数成分股。
稳健求变
不可否认,“仿制药断崖式下降,创新药逐步增长”,给恒瑞医药的业绩表现带来了一定冲击。
半年报显示,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6.68亿元,同比增长0.21%。
但半年报中最令人惊讶的内容是,恒瑞医药用7页篇幅披露了已上市创新药后续主要临床研发管线情况以及在研创新药主要临床研发管线。这是恒瑞医药首次在半年报中详细披露研发管线,颇有“亮家底”之意。
“公司第一次向投资者系统梳理了创新药研发管线,旨在强调公司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即将迎来一个以创新药为主导的收获期。”在张连山看来,一家药企的能力和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丰富的研发管线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看,恒瑞医药披露的研发管线中,10条管线产品已经进行到nda(新药申请)阶段,另有40多款在研创新药产品。
研发管线的丰富,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恒瑞医药上半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9.41%,位居全国医药行业前列。
“目前已经可预见到的是,不论是恒瑞传统的肿瘤还是涉足多个慢病领域的新项目,明后年将有更多创新成果问世。”张连山表示,公司正在加速创新转型,并十分期待公司创新药惠及广大患者。
在今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张连山曾提及创新药与仿制药的关系,“80%的处方药来自仿制药,8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20%的创新药”。市场的“二八定律”足以说明创新药对恒瑞医药的重要性,这从半年报中也可见一斑。上半年,公司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2.07亿元,同比增长43.8%,约占总营收的四成。
创新质变
“在目前创新药竞争激烈的形势之下,‘first-in-class’药物是各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张连山介绍道。
从率先仿制到国内首仿,从仿创结合到原研创新,勇于从舒适区抽身投入新战场的恒瑞医药,总能享受量变带来的红利。
但从“me-better”到“first-in-class”,恒瑞医药也要承受质变造成的阵痛。前者是对现有药品的模仿和改良,追求快开发、低成本、好疗效的收益;后者则是全球首创药品,面临长周期、高投入、低成功的挑战。
“原创药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研究人员筛选出1万个化合物,只有不到10个能进入临床,最后可能仅有一两个获批上市。这一过程要十几年,投入要几十亿元。”张连山解释说。
如何评价一家药企的创新研发能力?
张连山认为,应该是综合的、多维的,是一个包含创新根基、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的完整体系,“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连串行为产生的结果”。
围绕科技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恒瑞医药在中国多地以及美欧日等地建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拥有4500多人的创新药研发团队。截至8月底,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237项,拥有国内有效授权发明专利334项,国外授权专利447项。
张连山介绍,恒瑞医药在各大治疗领域的前沿靶点均有布局,开发了多个有潜力的分子,目前已有分子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恒瑞医药仍会一如既往地积极布局新分子形式,如基因治疗、mrna、核药等,借助多年来打造的研发团队优势,尽快推进创新研发。
事实上,恒瑞医药“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已形成,并构筑起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恒瑞医药已有卡瑞利珠单抗、艾瑞昔布、甲磺酸阿帕替尼等8款创新药在中国上市,另有50多种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4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研发存量可观。今年,公司的卡瑞利珠单抗和氟唑帕利胶囊分别迎来第6个和第2个适应症上市,氟唑帕利还有多项研究正在推进,有望成为又一重磅创新药。
“与其花巨资购买海外技术,不如花钱引入人才,构建自己的创新体系。这是我们这么多年专心致志做好的头等大事。”张连山称。
务实应变
谈及恒瑞医药近期两笔合作,张连山解释,创新的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并不只能“广种薄收”,通过“licence-in/out”同样可以“深耕细作”。
“从各跨国药企的成长之路看,优秀的药企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对外投资合作收购。恒瑞一直在密切关注外部创新的进展,积极引进高质量品种。”张连山表示,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更早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也是药企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只要公司内部没有布局或是进度太慢的项目,只要符合公司的发展策略,恒瑞医药都愿意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
“医药创新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单靠一家或几家公司是不可能完成的。”张连山开诚布公道,“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积极的尝试,也欢迎大家来找我们洽谈。”
事实上,恒瑞医药“深耕细作”的能力不容小觑。
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自201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先后有6个适应症获批,是目前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国产pd-1产品。在此基础上,恒瑞医药一直在拓展该产品的研发疆域,致力于其他癌种适应症的落地。
卡瑞利珠单抗也在加速“出海”。
4月,卡瑞利珠单抗用于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这有利于加速产品在海外上市的步伐。而进展最快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组合,有望成为公司海外第一个上市的新分子产品。
找好药很难,做好药不易。
据了解,恒瑞医药的产品质量体系堪称严格,所有生产线都通过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建立了拥有一流生产设备和国际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并制定了高于法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出口产品的控制要求均符合或高于欧盟、美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确保药品生产的高质量。
“创新药都有专利保护,若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发展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就没有话语权。”张连山坦承,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正视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上的差距。
正是务实、专注和投入,恒瑞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齐头并进,为中国民族制药企业在全球制药领域中争得一席之地。在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中,恒瑞医药连续3年上榜,排名逐年攀升至第38位。